疫情防控下 智慧樓宇實際需求增大 樓宇“進化”將更加深入
2020年疫情的爆發,許多寫字樓、商務樓宇面臨著退租、招商困難等狀況,但同時也看到更多的地產商、業主通過免租、減租、免水電、免物業費、免管理費等形式支持企業抗疫。
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陸續復工,也迎來了樓宇防控高峰。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,切實保障員工的安全和維護公共利益,以樓宇智能化、自動化為代表的樓宇智能化升級成為新現象。例如打造智能物業管理系統、非接觸式門禁、智能會議系統、無人探視系統和智能健康建筑技術,如熱感成像、空調過濾消毒系統。多類型的智能化技術及系統,在疫情防控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,為樓宇運維、建筑防控、社區管理提供了智慧化解決方案。
針對當前智能樓宇行業企業,推出的系列疫情防控產品,“非接觸”和“智能化”是關鍵。疫情防控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防止交叉感染,目前很多社區管理人員、物業管理人員要對所在區域的居民、辦公人員進行體溫檢測,不可避免的要產生近距離接觸,還有就是對智能硬件設備需要進行人工操作運維,也會產生人員交叉感染的可能。因此“非接觸”至關重要,企業可以通過設備遠程監控系統對硬件設施遠程管理,減少工程人員投入,既可以提升人員工作效率,也可以減少人員感染的可能。
圍繞智能樓宇行業企業智能化抗疫情的工作,行業企業充分利用現有技術升級設備實現前端設施智能化,將5G、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等技術與各類智能前端設施相結合,服務人員流動和社區管理,開展科學精準防控。針對數據互通與大數據應用,企業利用邊緣智能、中心智能、云智能對數據進行加工處理,給城市形成標準規范的可應用信息資源,支撐城市各行業各場景業務應用。并以場景需求為驅動,以AI為引擎,基于城市中心綜合應用平臺,推出“智能樓宇戰疫應急管理平臺”,集政府、管理方、居民等多方需求于一體,持續更新各級政府針對疫情的政策解讀分析,并逐步提供在線答疑、心理干預等線上服務,為智慧社區、智慧園區的疫情防控工作加上“雙保險”。
例如疫情防控中樓宇出入口控制系統,不僅能夠對每一位進入樓宇的人員進行詳細地信息登記,還可以有效攔截無關人員進出,為寫字樓構筑一道重要的安全防線。智慧樓宇出入口管理系統一般是由智能訪客機、門禁通道閘機和視頻監控系統組成,從人員登記、智能通行、軌跡監測三方面著手,有效踐行了讓正規來訪進行,阻止無關人員進入的目的。
同時,我們可以看到,智能化的基礎設施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多樣化、便捷化的技術支撐,減少疫情防控的難度。但是,不能否認的是當前我國智能樓宇各類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較低,以最核心的城市視頻監控系統來說,其智能化普及率目前都還不足5%。同時,城市中的各個信息系統彼此之間各自獨立、互不連通。
因此很多企業、社區、城市管理者享受不到智能化技術與設備帶來的優勢與便捷,并且水平較低的智能化基礎設施、片面獨立的城市數據,更無法為政府的科學決策提供有效的支撐與支持。因此對于各類型系統的普及和城市信息系統、平臺的標準統一,亟待進一步規范與加強。
從供應端來看,短期影響集中在單個產品的智能化需求增大,但長遠來看,疫情將給智慧樓宇發展帶來重大變革。2-3年后入市的建筑項目可能會受較大影響,很多樓宇從此刻起必須開始“進化”。(部分內容來源全國智標委)